称废青是主人翁,李嘉诚商业帝国背后有何秘密?

最近在香港上演的那场 800 集肥皂剧大家追得怎么样?



所长一开始的时候天天上微博看最新动态,半夜看新闻看到义愤填膺、热泪盈眶,可以说是开通微博以来上微博最频繁的时期了。

后来所长偶尔上去查看一下状况,才发现最近商界大佬李嘉诚发声了。




简单来说,李先生的观点大概是:佛祖以慈悲为怀,知错能改,善莫大焉。

李嘉诚作为曾经的亚洲首富,大佬发声肯定会引起大家的强烈关注。可是他的发言存在一种模糊的态度,于是在社会上引发了激烈的讨论。所长看了一下微博,大部分网友的态度都是对李嘉诚表示不满。尤其是扒出了原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评价李嘉诚的一段话。



这段话直接使舆论方向一边倒,不满的情绪更加严重,并且有人认为香港现在的样子与他的垄断产业帝国是分不开的。但是网友们虽然各说纷纭,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却发话了。




虽然是大佬发言,但政府还是该干啥干啥。不过所长确实对这个李先生产生了兴趣——李嘉诚是如何建立他的商业帝国的?他究竟是什么样的人?

今天所长就给大家解开这个谜团。



书香世家

李嘉诚这个名字可以说在全世界华人圈中无人不知。1999 年,李嘉诚首次位列福布斯全球华人富豪榜第一名,此后连续 15 年蝉联华人首富宝座(2015年被王健林挤下去了)。

但是李嘉诚并不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。1928 年 7 月 29 日,李嘉诚出生在广东潮州。额头高,身子小,乳名“大头诚”。

1928 年,大概就是 1921 年(中国共产党成立)→1937 年(七七事变,抗日战争爆发)→1949 年(新中国成立)的那段时间,可以说是大动荡时期。






李嘉诚家族其实是书香世家,自宋代以来,进士就有 29 人(举人参加全国考试通过成为进士,进士参加“殿试”进行分级,考取三甲),有官职的超过百人。

他的父亲李云经走的就是家族里大部分人走的路——老师。但是生逢乱世,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之后,12 岁的李嘉诚跟随家人逃往香港,之后父亲病逝,李嘉诚不得不辍学走向社会谋生,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。





塑料花王

李嘉诚进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,目前还没有定论。所长选了其中一个说法,就是在春茗茶楼煲茶。其实李嘉诚的舅舅当时白手起家有了一个公司,但是李嘉诚拒绝去舅舅公司上班给他添乱,选择了煲茶。所长觉得,这种长远的目光果然凡人不能企及。

李嘉诚在茶楼工作的时候也没有闲着,而是抓住空闲时间学习,自学了大部分的英语。18 岁的时候,也就是 1946 年,李嘉诚进入“五金厂”工作,成为了“行街仔”——推销员。

推销员实在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工作。李嘉诚其实总的来说是一个腼腆、内向、不喜欢主动交谈的人,所以这个工作并不容易。李嘉诚后来也说,他一生最好的经商锻炼就是做推销员。






李嘉诚工作的五金厂,主要做的是镀锌铁桶。当时的营销模式是,工厂做出了桶→推销员推销给买杂货的店铺→杂货铺卖给顾客。李嘉诚发现,相比于 “代销”模式,直接接触顾客的“直销”模式似乎更有盈利空间。简单来说,就是“没有中间商赚差价”。

在这种销售思维下,李嘉诚直接找顾客获取销售订单,后来一笔来自大酒店的“500 个小铁桶大订单”让李嘉诚一炮而红。

在李嘉诚销售业绩如日中天的时候,他从常看的英文报刊中发现,未来化工产品和塑料制品将会取代铁制品。于是他辞职了,被“万和塑胶裤带”公司挖走。在成为了该公司的总经理之后,又辞职自己尝试创业,成为了“塑料花王”,并且联手外商,将塑料事业走向世界。







地产大亨

行业总是风云变幻的。香港塑料花生产泛滥,欧美市场萎缩。李嘉诚意识到,发展塑料业不是长久之计。当时有数据显示:随着香港渐趋稳定,外迁人口回流,10 年内人口增加近 100 万。

这么多人,房子肯定是不够住的,所以当时房租剧涨。李嘉诚租的房子也涨价了,他非常不满,但是李嘉诚有钱,所以他自己开始建房子。

现在我们看来,这是非常顺应时势的决定。但是其实,当时的地产业只是千百行业中不起眼的“跌股”,因为战乱频发,房子不知道啥时候就被炸了。不过李嘉诚坚信这个产业更加具有市场稳定性,于是在香港出现动乱,大家都往外移民的时候,李嘉诚大购廉价地皮,兴建大厦出租,成立了“长江置业有限公司”。







“善意”的收购



所长觉得李嘉诚公司的收购历程非常有意思。

当时香港地产届的龙头企业是“香港置地有限公司”,相比于置地,李嘉诚的长江还只是个小喽喽,但是李嘉诚很快就上演了一场“蛇吞象”表演。






首先,他看上了 “九龙仓”——香港最大运货港,风水宝地,九龙地王,置地公司为最大股东。

1.  他先从散户手中买下约 2000 万股→收股导致股价炒高→李嘉诚暂时收手,约持 20% 九龙仓股。

2.  只拥有九龙仓股份不到 20% 的置地迅速反击,置地的上头公司——怡和洋行使出现金储备收购股票。按照《公司法》规定,股东持股 50% 以上才能拥有公司的绝对控制权。由于股价炒高,怡和洋行现金储备不足,于是向港岛第一大财团——汇丰银行求助。

3.  汇丰出面调和了,李嘉诚不好与两大巨头为敌,于是收手。李嘉城收手引来了四方强手介入收购战,其中就有世界第一大船王——包玉刚。

4.  接下来李嘉诚开始“一石三鸟”计划。李嘉城秘密约见包玉刚,包玉刚忐忑赴约。李嘉诚提出建议:将手头的 1000 万股卖给包玉刚,助其收购九龙仓;而包玉刚帮助他从汇丰那里接手 9000 万股 “和记黄埔”的股票,相当于收购了“和记黄埔”(和记黄埔:包括和记洋行和黄埔船坞,拥有资产 60 多亿,港岛第二大英资洋行)。

李嘉诚先是卖了汇丰一个人情,答应退出;又卖给了包玉刚被炒高价的“九龙仓股”,获得巨大利润;然后又收购了“和记黄埔”。一石三鸟,厉害厉害。







别小看这个“和记黄埔”,正是因为这笔巨大的资产,到了 1984 年地产行业崩溃、置地欠款剧增的时候,李嘉诚才能又斥巨资收购了置地的“港灯”(香港电灯有限公司),将置地的“左臂右膀”悉数斩断。

至此,李嘉诚完成了“蛇吞象”表演。1986 年,李嘉诚的“长江实业有限公司”登上香港十大财阀榜首。


最后

出生于 1928 年的李嘉诚,完成了收购战之后,已经快 60 岁了。但是李嘉诚仍然活跃在战场中,进军全球、拓展业务、逆势扩张、应对金融危机。

真的不得不说,李嘉诚是一个永远清醒、精明的商人。他从不咄咄逼人,即使是收购行为,他也是“善意”的,“循循善诱”的。就像在黑暗中伺机而动的老虎,表面平静无波,背后随时准备伺机而动。




网上说李嘉诚垄断房地产和民生行业。确实,李嘉诚的产业包括房地产、电讯、能源、酒店、零售、建材、媒体等各个行业,其中房地产行业是核心,香港地产届龙头企业。

但是有一个词叫做“时势造人”。 李嘉诚从动乱的年代中走来,抓住了时代的发展机遇,选择什么行业,与时代发展有关;如何扩张、扩张到什么程度,与能力和野心有关。他是那个时代造就的伟大商人。

还有人说,李嘉诚的产业没有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。这一点,没有数据事实的支撑,所长不多做评价。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,企业家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。我们也不能说李嘉诚一点社会责任感都没有,因为他做过很多的公益事业,独资筹办了汕头大学,还有对大陆的各种建设投资。

当然,这些好像也常常被解读成“作秀”、“虚伪”、“都是为了钱”。

但是所长认为,任何评价都应该基于你对这些东西有所了解。当你了解了李嘉诚,该怎么评价,仁者见仁智者见智。

总的来说,大家还是多看书,好好学习,天天向上吧。

参考文献:《李嘉诚全书》

推荐阅读